智能仓储不应止步于“进口替代”

返回 新闻动态

智能仓储不应止步于“进口替代”

作者:hokoko 时间:2023-1-6

智能仓储不应止步于“进口替代”


钱皓频道 


如果问,哪个智能化场景是商业、工业、服务业通吃的,答案里少不了智能仓储


数据显示,仓配履约服务每年有2万亿的市场规模,其中智能仓储的渗透率正不断提升。从2017年的712.5亿元增长至2021年的1,145.5亿元,已突破千亿大关,年复合增长率达到12.6%。


资料来源:华安证券研究所


巨大的市场空间,也在不断吸引跨界者进入。过去几年,在智能仓储方向,不乏互联网大厂、科技巨头、物流公司以及大量涌现的初创公司们的身影。大家从不同的技术路径出发,提出了不同的解决方案。


一、中国仓储的“解题思路”


历史上,场景与技术的变化让仓储行业不断进化。


工业时代,1917年美国“克拉克”公司发明了叉车,开启了仓储的机械化时代,仓库从平面变到了立体。


随着电商场景爆发,仓库从立体回到了平面,成本变高。具体来说,1995年亚马逊的诞生,让仓库的订单从一天几十单变成了一天几万单,一个订单的货量从几十箱货变成了一两件货。这个时候工业场景的拣货模式,就不再能满足电商的要求。整个零售端的仓库都开始往“多品种”、“小订单”、“高频次”、“浅库存”的方向去发展。


今天,新的问题出现了,就是无论是土地还是人力,成本都变高了。


如何让仓库再回到立体,节省坪效,节省人力,成为了行业共同关注的问题。


技术是实现低价的重要手段。所以当前,中国仓储行业正经历一场智能化大变革。


内因在于,过去对“人”的解决办法在中国也开始越来越不适用了。数据显示,中国劳动年龄人口的数量和比重自2012年起连续8年出现双降,仓储物流这样传统劳动密集型行业面临着“无人可用”的困境,企业亟需借助智能化手段实现“货到人”对“人到货”的取代。


外因则在于,中国轻工业品零售仓需求量已达到********,倒逼企业提升经营效率。同时,国家多部门也陆续出台政策,鼓励仓储环节智能化、自动化建设,促进物流行业降本增效。


中国智能仓储行业相关政策 资料来源:36氪


但过去几年,智能仓储方向涌现的方案,并未真正解决中国电商仓的真实问题。


据交通运输部数据,中国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率始终居高不下,2021年,中国物流运输费用占GDP比重为7.8%,仓储费用占比5.0%,管理费用占比1.9%,合计14.7%。而上述费用在日本的比例为5.2%、3.0%、0.3%,合计8.5%;在美国的比例为4.9%、2.1%、0.3%,合计7.3%。


“我们的结论是国内外智能仓储模式存在巨大差异。”分析了国内外十几版方案后,深耕仓储行业十数年的鲸仓CEO李林子认为,国内很多公司走的“进口替代”路线,并没有解决核心的“中国成本”与“中国规模”问题。


第一个成本问题很好理解,中国物流行业的现实是,毛利率长年就是个位数,而花钱采购价格高昂的设备很难回本。可以算笔账,中国劳动力成本是欧美的六分之一,而劳动效率是欧美的2倍,里外差了12倍。这时在国外很多两年能够回本的设备,把它移植给中国的仓库,可能需要10年20年才能够回本。


第二个就是中国规模的问题。中国电商型仓库的单件、散单非常多,什么当天发货、次日收到的需求,对时效的要求非常高。因此整体来看,国内的仓储需求比海外来得更苛刻。


对此,李林子发出这样的感叹:“中国仓储问题是道大题,海外反而是小题。”


这道题难就难在基于国情,很少有中小仓库愿意花高成本部署智能化设施。因此寻找低成本和可靠性的解决方案,让多方受益成为了行业共同的目标。而李林子注册的鲸仓科技便抱着“帮助天下卖家做好履约”的初心,应运而生。


“海外的和尚念不了经,我们的眼睛始终向内看。”李林子表示,选择一条基于国情的原创之路,是希望跨越从技术供给到商业需求的鸿沟,去实现一定的商业及社会价值,来推动仓储行业的发展与变革。


二、用“一站式智能仓储服务”来破局


作为技术密集型+资本密集型产业,仓储在提升技术的同时,真正能普及落地的关键就在于满足“易得性”需求。


事实上,主流的品牌商、经销商和卖家,在建设智能仓储上,并没有足够的付费意愿,他们更倾向于租赁和外包。同时,绝大部分仓库老板们虽然有降本意愿,但缺乏付费能力。


因为改变客户付费习惯是成本巨大的,只有降低客户使用智能仓的门槛,建设智能仓供给侧的生态,让有钱的出钱,有技术的出技术,才是未来的出路。


技术方面,智能仓储需要基于对行业的深刻理解,通过产品创新和极致性能,来解决市场痛点。


要知道,商品在仓库中的一生,可以被主要划分为为收、存、发三个阶段。作为仓储中最核心的存取环节,其特点是追求存储密度。而仓库足够立体化、密集化,就意味着坪效高,成本就下降了。


而鲸仓走的正是密集存储+低成本的智能仓储路线,进行存取环节的革新。首先在存储空间上,经改造的高密度立体仓库区,采用标准料箱堆叠方案,存储密度全球最高;其次在拣货效率上,鲸仓的“蜘蛛拣选机器人”同时具备搬运和拆码垛能力,直线提升商品上架、下架的效率;最后在准确率上,拣选蜘蛛系统利用SaaS化和分布式部署,可以做到实时数据全面可控,并降低对于硬件精度的依赖,从而减少差错。


最终鲸仓呈现出的效果是,人力节省30%、空间利用率提升6倍的优异成绩。与其他智能仓解决方案提供商的空间利用率提升2倍左右、人力成本没有较明显的优化相比,向前迈出了巨大的一步。


在服务方面,智能仓储也需要尊重客户的消费习惯,针对不同客户需求提供不同服务。


针对付费能力强的大型客户,鲸仓提供一次性设备销售;针对依赖第三方服务商履约的客户,鲸仓根据实际履约情况按单收费;针对仓储服务商,鲸仓提供智能仓的出租业务……多种盈利方式让鲸仓实现了良性利润和良性循环。


因此,近两年得益于软硬件成熟,金融、快递等协同生态初步形成,让鲸仓的业绩增长有了一个明显的“加速度”。即使2022年的疫情对物流仓储行业造成了一定的影响,但鲸仓依旧拥有近2亿元的预估增长。


“由于增长是良性的,我就敢踩下油门,启动提速。”李林子表示,目前鲸仓已经超越了仓储软硬件开发商的定义,正向智能仓储一站式服务平台发展。


三、 阶段性终局在哪儿?


在人工智能、大数据、机器人等科技的推动下,智能仓储到底可以走多远?在李林子看来,行业将发生三个必然趋势。


第一,必然从人力密集型走向技术与资本密集型。


正如前文所言,在人力成本越来越高的当下,中国仓储行业后期必然走向技术驱动加资本密集,中国的劳动力成本水涨船高,越来越接近欧美的人力剪刀差,因此用更多的技术和资本降低行业对人力的依赖成为刚需。


第二,必然由分散式的前店后仓走向集约化的履约平台。


这是因为,巨头企业在扩大规模的同时,亦会提高运营效率和改善客户体验,这一趋势可能会加剧仓储行业的集中度。而前文也提过,前店后仓并不专业,未来商家必然会选择集约化平台的高效服务。


第三,中立第三方履约平台必然占据前三以上的市场份额。


虽然阿里和京东都在建设自己的履约平台,但在品牌方多渠道销售的大趋势下,中立的第三方履约平台长期看必然会成为主流,占据市场份额的大头。


可以预见,未来智能仓储的阶段性终局,很可能是如同算力一般的基础设施,向客户提供包括设备、软件、金融等整体服务。


在李林子的观点里,“硬件是基础、软件是精髓、运营必不可少、金融如虎添翼。” 如今,鲸仓已经围绕仓储阶段性终局的模样,已经形成了硬件+软件+运营+金融四位一体的综合性解决方案,堪称行业目前为止的最优解。


很多时候,创业公司是创始人内心世界的具象。简单来说,“鲸吞万物,仓连万家”是鲸仓愿景,同时也是十多年前李林子最简单的初心,就是帮商家把货发出去,让他们专心卖货,没有后顾之忧。


对于未来的发展,鲸仓希望不断迭代自己,让客户拥有更好的服务体验。


四、结语:


仓储行业在这场智能化角逐中,正在经历着新一轮的洗牌和较量,更符合国情的“中国方案”正在突围。

好管家仓储 HOKOKO

为您提供最优的 仓储解决方案

 

业务咨询:
HokokoStorage
客户服务:
Hokoko-China
   
好管家公众号:
HokokoChina
移动网站:
hokoko.com.cn

 

手机:13510142250,18682401141
备案号:粤ICP备18086732号
深圳市好管家仓储管理有限公司 版权所有
Email:hokokochina@126.com

深圳寄存网 | 好管家储物仓 | 互联网迷你仓 | 好帮手保管箱 |